相国在上
江胜悍然出手那一刻,临清县衙快班班头吴穹便知道自己踢到了铁板。
先不说对方武艺的强弱,光是他明知这边官差的身份依旧毫不犹豫出手的狠辣,以及那个年轻人身边伴当十分冷静的表情,足以证明这些外乡人来头很大,至少不把临清县衙放在眼里。
吴穹面色变幻不定,此刻除了那些灾民之外,外面围观的人越来越多,要是他处理不好,在县尊那里肯定会吃挂落。
但他见识到江胜的身手和霸气,亦不敢强行动手,只好强撑着吼道:“尔等好大的胆子,居然敢袭击官差!”
江胜看向一边,询问地看向薛淮,没有正主的同意,他肯定不会冒然亮明身份。
“纵然是官差也不能无故伤人,这是他咎由自取,不过——”
薛淮看了一眼趴在地上的差役,平静地说道:“我们可以随你们去县衙分说清楚。”
这里有太多灾民,而且围观的人也有很多,薛淮不愿和一群差役发生剧烈的冲突,万一闹成大规模骚乱事件,那定然是他不想看到的结果。
最重要的是眼前这个班头决定不了任何事情,薛淮想要尽快解决崔十七和灾民们的困难,唯有直接去找本地的父母官。
吴穹显然没有料到薛淮会是这样的态度,他原本已经做好死撑着同时让人去搬救兵的准备。
去县衙他当然求之不得,但他此刻并不轻松,因为对方依旧是气定神闲,那就说明哪怕是在县衙,对方也有足够的底气面对知县。
一念及此,吴穹让人将地上的差役扶起来,继而对薛淮说道:“好,阁下就随我们走一趟吧。”
既然意识到薛淮是个硬茬,吴穹自然不敢呼来喝去。
薛淮回头看向崔十七说道:“崔郎中,你要不要一起去?正好也将你家药铺的事情一道解决。”
他将话说到这个份上,崔十七如何还不明白?
“多谢官人。”
崔十七拱手一礼。
薛淮微微颔首,随即示意吴穹等人在前引路。
从始至终,他都没有去看那些灾民,更不曾当众许诺什么。
临清县衙距离这片空地不远,就在大宁寺的西边,只需穿过解元胡同、州口街和新开街。
县衙坐北朝南,采用中轴线对称、三重台阶式的典型官署规制,只不过相比一般的县衙,临清县衙占地面积更宽广,这也能看出这座运河重镇的富庶程度。
一行人绕过照壁进入仪门,随即便来到县衙大堂。
当此时,已经接到禀报的临清知县严保庸端坐案后,旁边站着一名中年幕僚。
严保庸时年三十八岁,这个年纪还只是知县,看起来似乎仕途不太顺利,但事实并非如此,其一临清是上等县,知县为从六品;其二严保庸只是举人出身,能够坐稳这个肥差的位置,足以说明他要么能力强悍要么有人提携。
其人方颌阔额深目如潭,唇角下垂蓄三缕墨髯,端坐如青松挺脊,并无举人出身官员常见的迂儒佝偻。
“吴班头,这是出了何事?”
严保庸肃然的目光扫过薛淮等人,心中登时有些诧异,以他在官场上磨砺出来的眼界,自然能看出薛淮的镇定绝非故作姿态,那是久经风雨才能练就的沉稳。
一念及此,他不禁收起先给对方来个下马威的心思,准备先搞清楚事情的原委。
吴穹不敢大意,一五一十如实道来。
严保庸面色不变,心里越听越惊惧。
先前传信的差役说得不清不楚,严保庸只知道吴穹等人去找崔十七要那间铺子,但是被几个外乡人横加阻拦,而且对方还出手打伤官差。
现在听完吴穹的陈述,严保庸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
再度看向泰然处之的薛淮,严保庸放缓语气问道:“阁下是何人?此番来临清有何贵干?”
薛淮淡淡道:“新任扬州同知,薛淮。”
堂内遽然死寂。
站在严保庸一侧的中年幕僚双眼猛地瞪圆,旋即惶然地看向自己的恩主。
吴穹等县衙官差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,尤其是那个一直哼哼唧唧想要县尊给自己做主的受伤差役,在听到薛淮的话之后,立刻死死闭上嘴,身体微微发抖,不由自主想躲到旁人身后。
他一想到自己刚才险些把刀鞘砸在薛淮脸上,内心便被巨大的恐惧吞噬。
崔十七自从进入县衙大堂,便如透明人一般站在边角的位置,直到薛淮亮明身份,他才显露出几分讶异,同时眼中浮现希冀之色。
堂上忽然刮起一阵风。
下一刻,严保庸已经大步来到薛淮身前,躬身道:“薛府台光临弊县,卑职有失远迎,万望海涵!”
薛淮依旧平淡地说道:“严知县不必多礼,本官南下履任途经贵地,叨扰了。”
“府台言重了,卑职事先并不知情,以致下面的人闹出这等鲁莽之举。”
严保庸极为果断,当即扭头看向吴穹斥道:“尔等竟敢对府台大人无礼,还不跪下赔罪!”
吴穹等一众官差面色发白,倒也知道县尊这是帮他们圆场,登时顾不得脸面体统,纷纷跪下朝薛淮磕头求饶。
“不过是误会而已,严知县不必如此。”
薛淮摆了摆手,岔开话题道:“这点小事无足轻重,本官亦无意置喙临清县务,但是有几句话不吐不快。”
严保庸眼睛一转,扫过不远处的崔十七,心中便有了计较,连忙赔笑道:“府台是说崔郎中的药铺?其实这都是误会,卑职让吴穹这蠢东西去请崔郎中,只是想将这件事说清楚,往后药铺就是崔郎中的私产,任何人都不得觊觎!请府台放心,只要卑职还主政临清,便绝对不会允许有人强取豪夺他人私产。”
江胜和几名护卫心中鄙夷,暗道这个鸟知县真是长了一张狗脸。
“原来如此,那看来是本官误解了。”
薛淮微微一笑,随即看向崔十七问道:“崔郎中,你可放心了?”
崔十七读懂了薛淮目光中的深意,上前一步道:“薛府台,严县尊,草民一心只想治病救人,不擅经营生意,原本就想着将铺面以三千两的价格转售给吴员外,只不知他是否愿意接纳。”
“他怎会不愿意呢?”
严保庸笑了起来,看了一眼吴穹说道:“还不快去把吴员外请来?让他带上银票!”
吴穹心中腹诽不已,面上不敢迟疑,连忙领命而去。
严保庸便请薛淮入内堂,极其恭敬地说道:“不瞒府台大人,卑职虽远离京城,却也听过大人的盛名。工部贪渎案,大人协助大司空肃清宵小,春闱之中,大人以一己之力为数千名举子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,如是种种难以尽述。大人以弱冠之龄屡屡建功,实乃我等官员的楷模。”
“严兄谬赞。”
薛淮跟着他步入内堂,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室内的环境,那一件件品相不凡的陈设不知藏着多少漕运私利。
二人落座之后,严保庸如同好话不要钱一般,将薛淮夸得天上有地上无,而薛淮从始至终都只是面带微笑,谦逊地拒绝这些高帽。
“严兄,大宁寺外那些灾民是什么情况?”
薛淮饮了一口清茶,状若无意地开口询问。
严保庸登时紧张起来,连忙解释道:“大人容禀,这些灾民是从西边的魏县逃难而来,他们原该由魏县赈济,谁知那边竟然说灾民如今在谁的境内就该由谁管,哪有这样的道理?卑职看着灾民可怜,实在不忍将他们驱逐出去,只好任由他们在城内待着。卑职已经让人去府城禀报,请求本府府尊行文给魏县知县,但是至今还没有定论,唉……”
薛淮点头,想了想说道:“严兄心怀怜悯,令人敬佩。不过这些灾民都是大燕子民,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病死,本官拙见,不如先将他们安置一番,至少让他们头上有遮雨之片瓦,手里有充饥之食物。相比魏县那边的不管不顾,严兄若是能出手相助,这不是更能分出高下么?”
严保庸心中对这位年轻的同知愈发高看一眼。
方才从吴穹的陈述中,他已经知道薛淮先前并未亮明身份,未曾凭借官职给那些灾民做出许诺。
换句话说,对方此刻在私下请托而非以势压人,那么赈济灾民依旧是他严保庸的功劳,最重要的是这位薛同知在朝中背景深厚,要是他将来能美言几句,自己岂不是有望飞黄腾达?
一念及此,严保庸强忍心中的激动,毫不犹豫地说道:“大人放心,卑职马上就去安排,保证那些灾民能够得到安置。”
“严兄如此爱民,想来朝廷也会看到你的功绩。”
薛淮给出一句似是而非的称赞。
严保庸脸上的笑容愈发开怀,又想张罗着为薛淮设宴接风,只是被薛淮婉拒。
“朝廷限期四十日到任,我可不能在路上耽搁太久。”
薛淮笑了笑,起身道:“严兄,有缘再会。”
“卑职送大人前往码头。”
“严兄留步,正事要紧。”
薛淮转身前行,面上浅淡的笑意迅速褪去,唯有一片冷肃。